路援帮

张仪简介(张仪论)

文/来源:曾纪焕老师

张仪论

魏人张仪,学于鬼谷先生,已学而游说诸侯。尝从楚相饮,楚相疑其盗璧,执笞之。仪以舌存为幸,为妻所嘲。内外俱辱之,皆以其贫也。由是观之,富而难为人所欺,贫而易为人所轻也。

张仪简介(张仪论)-图1

楚相疑张仪盗璧而笞张仪

仪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,秦以仪为天下贤士,自谓弗如。及秦得志于六国,仪往谒之。秦知欲成合纵之谋,非仪入秦不可,激而阴助之。仪以此自叹不及苏君。是时秦自卑而高,仪自高而卑也。曾文正公与左文襄公俱显于天下,天下誉曾者多而誉左者寡,文襄公不解,亦不服。一日,行于市,遇相者,微服询之,相者曰:“曾公知天下有左公,而左公不知天下有曾公也。”左公大悟:自卑者,人高之;自高者,人卑之。

张仪简介(张仪论)-图2

张仪与苏秦画像

天下事有并是,有并非,有此是彼非。贤者知之。仪与司马错以伐韩与伐蜀争于惠王之前,惠王卒纳司马错谏而伐蜀。向使惠王纳仪谏而伐韩,亦可争名利于朝市也。惠王知仪之能为,虽不纳伐韩之谏而重仪,仪以是得鼓其舌而展其志。此仪之幸也。

仪诈楚,楚王怒,愿献黔中地得仪而戮之,仪从容前往,因佞臣贱妾而得全,计虽奸,亦见其智勇与担当。其后以得失说楚王,致楚与秦亲,此举足见其口舌之功。仪说魏、韩、齐、赵、燕,小则欺之,大则诱之,无不得志。观仪之说辞,无非地之利弊、人之众寡、兵之强弱、邻之善恶,大同而小异。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名。使六国之君有一贤者,仪何以逞其欲?由是知天下之庸者众而贤者寡也。

张仪简介(张仪论)-图3

连横合纵示意图

惠王卒,武王立,仪内外交困,乃为自全之计,因齐憎而入梁,使冯喜罢齐兵。仪之计愈出而愈妙,卒于魏相之位,得其善终。以结局论之,仪胜于秦,亦不愧为谋圣之徒也。

太史公称仪与秦真倾危之士,似有鄙弃意。然仪与秦纵横于乱世之中,以口舌结诸侯之心而取卿相之尊,亦为人杰,谓之成功可也。

张仪论(译文)

魏国人张仪,向鬼谷子学习,学完后去游说诸侯。曾经和楚国国相一起饮酒,楚相怀疑他偷了自己的玉璧,把他抓起来并且用竹板打他。张仪为舌头还在感到庆幸,被妻子嘲笑。张仪在家里和外面受到侮辱,都是因为贫穷啊。从这来看,富人难以被人欺负,穷人容易被人看不起啊。

张仪与苏秦都向鬼谷子学习,苏秦认为张仪是天下的贤士,认为自己不如张仪。到苏秦做六国纵约长的时候,张仪前去拜见他。苏秦知道想成就合纵的谋略,一定要张仪到秦国去才行,用激将法激张仪到秦国去,并且暗中帮助他。张仪因此感叹自己不如苏秦。这个时候,苏秦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,因此而得到人的认可,张仪有点骄傲,因此而被人看轻。曾国藩与左宗棠都是天下闻名的人,天下称赞曾国藩的人多,而称赞左宗棠的人少,左宗棠不明白其中的原因,也不服气。一天,走在街上,遇到一个看相的,以老百姓的身份询问看相的人,看相的说:“曾公知道天下有左公,但是左公不知道天下有曾公啊。”左宗棠一下子明白了:自高自大的人,别人看不起他;自己谦虚的人,别人称赞他。

天下的事情有两者都对的,有两者都错的,有这个对那个错的。贤明的人知道这一点。张仪与司马错就攻打韩还是攻打蜀进行争论,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攻打蜀。如果当初惠王采纳张仪的建议攻打韩,也可以取得成功。惠王知道张仪有才能,虽然没有采纳攻打韩的建议却重用张仪,张仪能够发挥他的口才而实现自己的理想。这是张仪的幸运啊。

张仪用欺骗的手段对待楚国,楚王愤怒了,愿意献出黔中的土地得到张仪来杀掉,张仪从容前往楚国,通过奸臣靳尚和楚王妃郑袖而保全自己,计策虽然奸诈,也表现出他的智慧、勇敢和敢于担当。后来用楚国的得与失劝说楚王,使楚国与秦国建立友好关系,这一点足以看出张仪言辞上的功夫。张仪游说魏国、韩国、齐国、赵国、燕国,对于弱小的诸侯国,张仪就用秦国的强大去欺负,对于强大的诸侯国,张仪就用利益去诱惑,都成功了。看张仪游说的言辞,无非是地理的利与弊、人口的多与少、军队的强大与弱小、邻国的友好与不友好,大体上相同,只有细微处有些不同。当时六国没有英雄,让张仪取得了成功。如果六国之君中有一个贤明的人,张仪怎么能实现自己的想法?从这可以知道天下平庸的人多而贤明的人少呀。

秦惠王死了,秦武王继位,张仪在秦国和六国都陷入困境之中,于是想了一个保全自己的计策,利用齐国憎恨他,要求到梁国去,吸引齐国去攻打梁国,秦国趁机攻打韩,做称霸的事。张仪到了梁国后,让门客冯喜到齐国,劝说齐国退兵。张仪的计策越用越高明,最后死在魏国国相的位置上,得善终。用结局来评价,张仪胜过苏秦,也不愧为谋圣鬼谷子的弟子啊。

太史公司马迁称张仪和苏秦是真奸诈的人,好像有鄙视厌弃的意思。但是张仪和苏秦在乱世中奔走作为,凭借言辞得到诸侯国国君的喜欢,做到尊贵的卿相,也是人中的豪杰,说他们是成功人士是可以的。


张仪简介

张仪,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、外交家和谋略家。早年入鬼谷子门下,学习纵横之术。出山之后,以“连横”的策略游说秦国,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,封为相国,奉命出使游说各国,以“横”破“纵”,促使各国亲秦,受封为武信君。秦惠文王死后,秦武王继位,张仪失宠,出逃魏国,担任相国。《史记》中有《张仪列传》。
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masunlu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fjzb.com/tgfx/3837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
发表列表
请登录后评论...
游客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