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来源:五多居士
一位朋友晒出了他的养老金收入清单,每月领取1200多元养老金,并大呼:“这点钱让我今后的日子怎么过?”
一、从基尼系数看我国的分配现状
这段时间,吐槽养老金制度的非常多,吐槽的人几乎全部是低缴费人群。而且有居心不良的网络大V,为了博流量,不惜带偏节奏,把低收入群众的“怒火”带向政府,带向公务员群体。个个义愤填膺,甚至不惜用“载舟覆舟”的典故来说事。
固然,我们的公务机关必须听取群众的建议和呼声,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差距过大,必然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。
且看2022年,世界各国基尼系数排名前十:
挪威:0.25,瑞士:0.26,冰岛:0.27,新西兰:0.29,加拿大:0.31,芬兰:0.32,澳大利亚:0.33,瑞典:0.34,荷兰:0.35,德国:0.36。
几乎全部是高福利的国家,福利制度平均了收入差异。
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1年国内基尼系数是0.466,相对偏高,超出了0.3-0.39的合理区间,说明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改革,或国家福利有政策性提升的需求空间。
基尼系数越低,表明分配越平均,但不利于鼓励个人提升和奋斗,也是一种分配不公。基尼系数过高,则容易引发社会矛盾。合理区间是0.31-0.39。
二、养老金是什么,到底是不是是国家福利?
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1991年,笔者有记录的第一次缴费就是1991年。
1、为什么养老金金额存在比较大的差距?
养老保险首先是保险属性。就是说,按照保险产品的管理办法来实行管理。资金的筹集主要靠参与人缴纳的“保费”,就是“五险一金”里面的养老保险。职工扣缴的费用包括单位代缴,个人扣除两部分,前者进入统筹账户,后者进入个人账户。从财务上,实质都是职工税前收入的一部分,要计入用工成本,而不存在许多人所说的“财政代缴”。由于养老保险的保险属性,必然多交的,退休金(保额)也就领取的多。而多交体现在缴费系数和缴费年限上,最低系数缴费(0.6)和最低年限缴费(15年)领取的必然少很多。
包括公务员,也是普通劳动者,依法取得劳动报酬,也创造间接价值,同样是纳税人。只是他们为国家打工,是参与国家管理和公民服务的一种职业,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类似。拿多少要依据国家对公务员整体劳动价值的评估,当然针对个别人,肯定会有不合理的情况发生。部分从公务机关转移到企业的,从此缴费系数降低,退休金也就少了许多。
2、为什么每年增长数额不一样,平等吗?
养老保险的第二个属性是基金属性。我国的养老保险资金并不是闲置的,而是委托具有资历的大型投资机构进行管理运作,因此,这笔资金会产生“红利”。而这部分红利也就划归到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。国家每年给退休人员涨养老金,一是调节物价的增长,二是这一部分发展“红利”的回报。
很多人吐槽退休了退休金账户就应该相同,因为大家都退休了,不做贡献了。试想,你买基金,投资1万,每年拿到1千利息,投资1千,也要求拿1千利息,这就合理吗?如果这样,谁还去缴纳最高档?
适当的调高补低是可行的,但是平均肯定是悖论。
3、拿的少,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?
养老金的第三个属性是福利属性,但这只是调剂分配的手段,不是领取核算的主体。
如果按15年最低年限缴费,且按60%缴费基数缴纳,大致月退休金在一千元上下,不同的地区,由于社平工资不同,会有较大差异。但是经测算,如果不计算利息,大致6-7年回本。也就是说,你领取6-7年后,实际上,几乎一直在吃国家福利。你说你亏了吗?
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不同,社平工资差距很大,而社平工资又和退休金正相关,所以各地退休金必然也有较大的差距。反过来,高收入地区每个人缴费也更高。如果你非要说:各地人口养老金必须平等,也不现实。
三、养老金是怎么计算的?
养老金分为三部分。
1、基础养老金
基础养老金来源于统筹账户,目前为了养老金的持续发放,国家已经把全国各地养老金放进一个笼子管理,并把头部国企利税的5%划入养老金统筹账户。
基础养老金=((当地市县上一年社平工资+指数化缴费工资)/2)x总缴费年限/100
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缴费系数x上一年社平工资
其中上一年社平工资和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,事实上就已经考虑了高缴费群体向低缴费群体的调剂。国家的福利,你看到了吗?
2、个人账户养老金
个人账户养老金=个人账户本金及红利总额/计发月数
如果60岁退休,计发月数=139,71.6岁领取完
如果55岁退休,计发月数=174,69.5岁领取完
如果50岁退休,计发月数=195,66.25岁领取完
而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7岁,国家福利你看到了吗?
所以笔者才多次说,不要比宽度(月退休金),更要比长度(健康地多活几年)。又告诉大家:“退休前,只有赚钱才能活着;退休后,只要活着就能赚钱。”
有朋友吐槽:“没有宽度,哪来的长度!”如果你选择性看见和看不见,那我真的无话可说,因为不在一个频道,本来是交流,无法交流那就作罢!
3、过渡性养老金
上世纪中期,全国所有城镇人口都是国家分配工作,国家统一开支和养老;后来随着人口增长,多种经济体制,包括国营、民营、私企、灵活就业等的出现,为了日益增长的非国企就业人口的养老保障,才从国企开始试点,逐步建立和扩大养老保险体系。
考虑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之后不久退休的人口,工作期间所领取的工资里,并不包含养老工资,为保证过渡期职工老有所养,所以,国家把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叫做“视同缴费”,并计发养老金。
过渡期养老金=当地市县上一年社平工资x缴费系数x视同缴费年限x1.4/100
这也被很多人吐槽为“不合理”,认为他们没缴费期间拿了自己缴纳的钱,事实上,谁的退休金少发了?如果你怀疑,你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算一算!何况,这些过渡期的职工都是我们的父母辈,他们刚退休就丧失养老保障,难道他们在职就没为国家贡献,不发养老金就合理吗?如果这里面也有你们的父辈,国家的福利,你看到了吗?
四、养老制度改革需要哪些思考?
我们的养老金制度亟待继续完善,国家福利有待提高,这需要国家经济的高度发展,从而使财富有更多积累,国家才有余力提高低收入人口的福利。
税收调节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,加大税收杠杆对高收入群体和企业的平衡,使财富流向低收入群体,社会得以均衡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当然吐槽养老金低的人,不少人心里并不糊涂,只是几乎都同时选择性“忘记”晒自己的缴费和年限,都期待国家能对自己拮据的生活给予更大的福利,也无可厚非。特别是私企、灵活就业人员,本来就处于产业利益的末端,想自己高缴费或迫使用人单位高缴费几乎是天方夜谭!
重视低收入群的生活状况,已经是必须拿上日程来予以重视的问题,它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的安定。如果不在这方面下大工夫,基尼系数可能会继续拉大,社会不稳定因素可能会继续滋生。社会和谐安定,难道不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?
我们需要做的,不是彼此攻讦诋毁,而是要多一些共情,这个社会需要和谐和互爱。无论收入多少,只要你不选择性“视盲”,我们都不同程度会感受到国家的福利,对国家需要有一份感恩。
要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,可以说出来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