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来源:墨然回首烟雨中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提到汴梁被攻克,就会想到屈辱的靖康之耻。1127年,金国大军攻克了宋朝首都汴京。俘虏了徽钦二帝、赵氏皇族、后宫妃嫔与贵卿、朝臣等三千余人,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,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。
靖康之耻
然而在此一百年前 ,中原王朝首都汴梁就曾经被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攻克,这个王朝就是五代十国的后晋王朝。
五代十国虽然是军阀割据的乱世,但是五代所指代的中原王朝是实力最强的藩镇,甚至许多割据政权都向它称臣纳贡。
后晋儿皇帝石敬瑭
后晋的开国皇帝是大名鼎鼎的石敬瑭,有名的儿皇帝,割让了幽云十六州,这里要帮他辩解一下,人家确实不是汉奸,因为石敬瑭是沙陀族。石敬瑭死后,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,想脱离契丹的控制,为此,契丹两次入侵后晋,公元946年,契丹第三次入侵后晋,杜重威怀揣皇帝梦,率领后晋主力接受契丹国主的诱降。
辽太宗耶律德光
结果,耶律德光灭掉后晋,放了杜重威鸽子,自己在汴梁称帝。而晋朝皇室、皇后、嫔妃等同样被契丹人掳去北方,石重贵的幼女被辽世宗的强抢,送给妻兄。石重贵的宠姬赵氏、聂氏被辽国寿安王强娶,石重贵悲愤不以已,却无可奈何。
晋出帝石重贵
然而这段历史名声不显,原因如下:
首先,后晋统治时间极短,两代皇帝总共才11年,遭受兵祸的也只是中原地区,其他割据政权的百姓没有多少同感,毕竟现在天下乱斗,哪个地方没有兵灾。相比之下,北宋末年百姓过于安逸,他们很难接受妻女像娼妓一样被金国人肆意凌辱买卖。
其次,虽然中原百姓深恨契丹人“打谷草”,但是契丹人终究被赶走了,辽太宗耶律德光更是在返回途中死亡,为了保持尸体不腐,用盐腌制,基本上成了腊肉,中原百姓有种大仇得报的自我安慰感。
最后,宋朝的徽、钦两帝多少有点作死,明明本钱不少,却反复横跳,最后竟靠跳大神的守城,也算奇葩,相比之下,石重贵确实是个有骨气的皇帝,但是能力实属一般,个人特征不明显,加之不是广泛被承认的的天下共主,所以,这段不堪往事也就慢慢淹没在历史的海洋中。
徽、钦二帝被俘
但是,这段历史自有其意义,至少对于契丹来说,他们在汴梁称帝,哪怕后来无奈撤走,辽国皇帝的称号却一直保留。耶律德光总结自己有三失,各地搜刮百姓钱财,是第一失;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,是第二失,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,是第三失,可想而知,他确实是渴望成为统治华夏的君主,同时,他的失败也给后来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提供了借鉴。
辽代木塔
总而言之,石重贵和耶律德光都是失败者,也许再给他们一次机会,中国历史进程会大大不同。